袁子皓
过去多年的国内经验表明,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只升不跌的管制汇率下,放松资本流动管制会招致大量资金套取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带来的价差,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部分内容是为了套取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的收益,这些资金流动加剧了对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的威胁。
价格不是完全信息,固定资产抵押也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风险和机会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中国央行所主导。
这种躁动不仅是不同阶层之间的重大利益的碰撞,也决定了中国金融改革的风险高低、未来市场走势及金融改革的成败。而且2014年第二季度更可能掀起一股中国企业债务违约之高潮,使得整个市场违约风险正在急剧上升。面对当前中国盛行的"金融民族主义"来说,央行互联网金融政策更是看作外国势力入侵中国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前,巨大的市场躁动同样不可避免。如果海外融资成本全面上升,再加近期中国住房市场正在发生的巨变,如果人民币贬值失控,会不会挤破已经持续多年的中国房地产泡沫?并由此引发中国的银行危机、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呢?这些同样是中国争论很多的问题。
甚至于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动了传统银行业及银联的乳酪。但当中国央行提出对互联网金融要进行监管时,市场一片哗然。第三,坚持审慎监管标准。
第四,做好风险处置安排。当前要改革完善银行业分类分级管理,探索按照资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系统重要性、管理能力等因素,综合设计分类标准,实行有限牌照制度,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对试点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等关键监管指标,设置量化触发标准,一旦达到触发值,立即启动风险对冲、资本补充和机构重组等措施。信贷、存款等业务继续实行分支机构经营制,重点推进柜面服务模式转型。
加强功能监管,促进各类机构在统一规则下的公平竞争。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发展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这既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效率,也不利于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还可能引发风险共振。
三是按照"驱动"原则,支持其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围绕开展"三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使用权)抵质押贷款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二是按照"普惠"原则,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公平性和可获得性。统筹考虑内外环境,我们确立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五大体系",即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银行业机构体系。
围绕践行绿色信贷,支持"四个一批"化解过剩产能,推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二是业务治理体系改革。四是行业治理体系改革。把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重要监管目标放在突出地位,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做好督办考评,加快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长效机制,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
进入专题: 银行体制改革 。充分利用非现场监管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监管评级标准,提高数据质量,精准定位风险,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提高非现场监管的水平。
同时,进一步支持上海自贸区和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坚持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监管制度,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近年来,银行业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目前民资占比超过50%的中小银行已有100多家,其中100%民资的银行有3家,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民资占比已超过90%,村镇银行民资占比达到73%。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等业务推行条线事业部制,由总行事业部统一设计产品,其他部门和分支行只负责产品销售。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贴近市场需求、根植实体经济的银行业服务体系。制定统一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规范银行呆账核销行为,防止道德风险。 一、推进银行业治理体系改革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业务治理、风险治理和行业治理体系建设,实现银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推动政策性银行改革 当前,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明确职能定位前提下,实行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监管。重点是在巩固近十年来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和制衡有效、激励兼容的运行机制,促进各治理主体规范、充分、高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具体行动措施。鼓励在特定业务领域做专做精。
主要是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服务可得、价格合理、竞争适度、发展持续、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标准化监管,是指参照商业银行的标准,加强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逐步建立既符合银行运行一般规律,又体现政策性银行特点的监管标准,推进政策性银行稳健发展。围绕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改进金融支农服务。市场化运作,是指政策性业务按市场化、商业化原则运作,核算成本收益,通过事前明确损失承担机制或补贴机制等方式给予支持,其他经营风险由银行自担。发起人公司治理完善,核心主业突出,现金流充裕,能够有效控制关联交易风险,能够承担经营失败风险。
稳健审慎、协作良好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强化银行集团在风险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和监管机构的监督责任。
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银行业体系。注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业务产品机制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转型发展。让权于社会,就是把社团组织管理更有效率的事项,让给行业协会来管理。
加强监管法规清理,强化部门规章的规划立项、审查备案、评估检查工作,促进依法监管。在巩固信贷风险管控机制的基础上,推进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和母子公司的集团并表全面风险管理,合理确定风险偏好,控制整体杠杆水平和风险水平。继续简政放权,还权于市场,让权于社会,放权于基层。试办民营银行要尊重规律,试点先行,探索经验,稳妥推进,切实做好试点制度设计,确保试点银行有一个新机制新面貌。
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倾斜,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当前的改革重点是鼓励股权合作,通过外资参股中资银行以及中资参股外资银行,实现战略合作。
二、鼓励银行业务产品机制创新 加快金融创新,是丰富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的需要。推进同业、信贷资产转让等交易信息和理财、信托、租赁等产品信息登记系统建设,完善市场基础设施。
探索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门槛、经营人民币业务资格条件以及分行营运资金要求,提高外资银行开展业务的便利性。如,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开展信贷业务创新,按照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原则开展理财业务创新,在明晰责任的前提下开展代理业务创新,在严格设限前提下开展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创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